<label id="qaea2"><u id="qaea2"></u></label>
  • <blockquote id="qaea2"></blockquote>
  • <blockquote id="qaea2"><tt id="qaea2"></tt></blockquote>
  • 遵義師范學院數學學科“十四五”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12-28

    一、“十三五”學科建設的回顧

    (一)“十三五”學科建設取得的主要成績

    1.承擔科研項目和經費數額大幅增長,科研整體實力明顯增強?!笆濉逼陂g,數學學院承擔高層次項目的能力顯著增強,以科研項目作為抓手,有效推動了數學學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在“十三五”期間,學院獲得各級各類項目67項,總經費438.9萬元。學院老師申請并獲得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2項,咨詢報告4項,其中咨詢報告已被遵義市相關部門采納并發布。

    2.科研成果豐碩,取得了一批較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學院教師以第一作者單位署名發表文章140多篇:其中SCI收錄文章43篇,ESI高被引論文1篇,EI收錄文章11篇,核心期刊中發表論文29篇,在ISTP中收錄文章3篇,在一般期刊上發表文章56篇,已有教師在SCI 1區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實現了數學學院零的突破。撰寫專著4本,并在教學中應用或作為教學參考資料。學院老師獲得獎項21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2項,貴州省級獎項9項,市級獎項7項,校級獎項3項;其中獲得科研成果獎項4項,教學獎項8項,優秀和先進個人獎項9項。

    3.大力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能力顯著增強。數學學院利用“社情民意大數據分析中心”積極開展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開展相關調查工作,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近5年獲得橫向項目18項,獲得橫向科研經費近100萬元。

    4.著力推動科研平臺建設,創新團隊實現零的突破。經過五年的建設與發展,科研平臺建設取得了進展,基本形成了以校級研究機構為基礎,學院依托貴州省“數學”重點支持學科和校級一流學科,貴州省創新群體團隊,遵義市“大數據+智能物流”創新人才團隊,貴州省應急智能物流科技創新團隊,遵義市統計局、遵義市師范學院“社情民意大數據分析中心”,遵義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遵義師范學院“智慧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蒲袆撔缕脚_體系的形成和創新團隊的建設對于凝練學術方向,整合研究資源,匯聚研究隊伍,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突出科研優勢和特色,提升數學學院科研創新能力,增強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水平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5.大力加強學術交流,推進學科發展。教師參加的學術會議有12個,其中包含教師進修和培訓會議。學院在2018年5月主辦學術會議:2018年度《中國科學:數學》暨《中國科學:數學》物質的拓撲態學術論壇,參會人員120多人。

    “十三五”期間獲得各級各類項目與經費統計表

    年度

    院級

    市級

    教育廳

    省部級

    國家級

    橫向

    經費(萬元)

    2016

    4

    0

    6

    11

    0

    2

    188.7

    2017

    1

    1

    2

    5

    1

    8

    86.9

    2018

    1

    1

    3

    0

    1

    7

    114.3

    2019

    2

    1

    1

    5

    0

    1

    29

    2020.11

    0

    2

    1

    0

    1

    0

    20

    合計

    8

    5

    13

    21

    3

    18

    438.9

    “十三五”期間教研研項目立項完成情況統計表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11

    省部級項目

    2

    1

    1

    1

    1

    市、院級項目

    4

    1

    1

    2

    0

    “十三五”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統計表

    序號

    年度

    SCI

    EI

    ISTP

    核心

    一般

    合計

    1

    2016

    8

    3

    0

    10

    21

    41

    2

    2017

    7

    2

    2

    5

    8

    24

    3

    2018

    5

    3

    0

    6

    8

    22

    4

    2019

    10

    3

    1

    6

    17

    37

    5

    2020.1-2020.11

    13

    0

    0

    2

    2

    17

    合計

    43

    11

    3

    29

    56

    141

    (二)“十三五”學科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科研意識仍需不斷增強。教師中存在為評職稱而作科研、為完成任務而作科研的現象,缺乏科研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由于歷史原因,部分教師科研方向不明確,或者有了方向沒有毅力去深入挖掘,沒有系統的成果,因而影響了科研的積極性。

    2.科研成果的質量有待提高。數學學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大大提升了學術氛圍,教師出版的專著和在核心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不斷增多,但至今學院獲得的國家級項目還是個位數,國家級成果獎勵仍未突破。究其原因,還是大多研究成果質量不高,更缺乏在專業領域具有較高影響的論文及學術專著,被三大數據庫收錄的論文較少。中文核心期刊也較少。

    3.學科團隊需要進一步凝練和優化。組建了一流學科研究團隊,但學科團隊發展較慢,沒有顯示出研究實力,沒有在學科領域形成影響;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極為稀少,研究方向缺乏省市命名的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數學學院仍存在為評職稱而搞科研的現象,許多教師沒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和突出的研究成果,只求完成每年的科研任務即可。因此,在申報各類課題之時表現出:沒有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教師單兵作戰,或課題組的組成人員隨機性大,難以形成科研團隊;教師科研方向不明確,或者科研方向過大、過于籠統、脫離實際,或者有了方向沒有毅力去深入挖掘,沒有系統的成果,難以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4.數學學院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從研究領域及申報項目的選題來看,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主要側重于基礎理論研究,面向社會,以解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的研究較少,從事科學研究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反響不是特別突出。

    二、“十四五”學科發展規劃的機遇與挑戰

    (分別從國家、省、地區或行業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學科布局、學院自身建設和發展需要,擬打造學位授權點的條件等角度提出)......

    1.國家層面: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教育扶貧成果、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建設學習型社會,健全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和督導機制,提高教育對區域發展的支撐和服務能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優化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大力發展智慧教育,健全教育法律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內容。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加強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推進智育創新,加強體育鍛煉,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新機制。

    我國在“十四五”時期重點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建構由中國一流師范大學和一流綜合大學擔當的高質量教育教學體系,

    繼續開拓創新,探索“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信息時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實現教育信息化模式創新;構建智慧學習支持環境,推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教師和校長信息素養提升活動,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順應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營造良好的技術環境。

    2.貴州省層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立足貴州實際,遵循教育規律,創造性地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追蹤科學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堅持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需要同向同行,積極探索具有貴州特色的區域內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專業建設之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具體措施包括:加強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推進高水平大學、學科和專業建設,加強高水平教學科研等重大平臺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型拔尖人才,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優化整合資源等,并給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完善財政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等。

    3.學校層面:通過科學規劃、重點建設、動態調整,逐步構建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結構合理、特色優勢明顯、應用型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建設體系,建成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一流學科。培養一批以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學科隊伍,取得一批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學術和科技創新成果,整體提升學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能力。為學院2025年基本建成“教師教育優勢明顯,紅色文化育人特色突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度融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黔川渝結合部區域一流應用型大學”打下堅實基礎。

    4.學院自身方面:數學學院嚴格按照數學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申請基本條件開展學科建設,在學科方向和團隊、學科隊伍、人才培養、培養環境與條件都達到碩士學位授權點申請基本條件并積極配合學校進行的申碩更名工作。

    數學學科近五年雖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任面臨諸多挑戰。師資嚴重不足,學科和專業建設難度增大?!笆奈濉逼陂g,我院將有11名教師退休,尤其技能教研室教師尤為嚴重。同時博士研究生和部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引進難度增大,師資結構、職稱結構出現問題。教師申報教學成果獎的積極性較低,科研意識仍需不斷增強,高水平的成果產出較少,國家級項目沒有較大突破,學科平臺建設難度增大,學科研究方向需要進一步整合和優化。

    三、“十四五”學科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貴州省一流學科為目標,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特色,以構建高水平科研平臺和師資隊伍建設為載體,最終達到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培養高層次數學應用人才為目的。

    四、“十四五”學科建設的目標

    (一)總體目標

    以貴州省數學重點支持學科和校一流學科為依托,遵照學院提出創建區域一流應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爭取注重基礎教育的同時,將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構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數學應用研究思路和方向,建成省級一流學科,達到碩士學位授權點申請基本條件。依據已有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經驗,將數學理論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成為與地方經濟對接的平臺。目前優化理論及智能算法有兩篇論文進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高被引論文,爭取以此為依托在“十四五”期間有至少一個方向再次進入。以前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研究成果為依托,爭取在在“十四五”期間至少獲得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貴州省科技進步獎1項。

    (二)具體目標

    1.學科方向

    ■ 優化理論及智能算法方向

    ■ 張量計算及其應用

    ■系統控制與應用

    ■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

    2.學科平臺

    “十四五”期間,積極申報國家和貴州省各級各類平臺建設專項,為數學學科的發展提供平臺支撐。通過進一步凝練學科團隊,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省部級學科平臺1-2個、校級學科平臺1-2個,進一步促進學科建設體系由小型分散的研究模式向集綜合性、交叉性和創新性于一體的大學科集成模式轉變,推出一批具有原創性的、在區內外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學科標志性成果,為數學學院碩士點申報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遵義市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3.學科隊伍建設

    ■ 優化理論及智能算法方向

    新增正高職人員1人,新增副高職人員1人;新增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數各1人。

    ■ 張量計算及其應用

    一是逐步穩定學科隊伍,構建由方向帶頭人、學術骨干和學科成員組成的較為穩定的學科梯隊。二是引進和培養高水平人員,要進一步加大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力爭十四五期間,在省內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帶頭人達到2名左右;新增正高職人員1人,新增副高職人員1人。

    ■系統控制與應用

    加大引進碩士和博士的力度,建設一支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下,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和高級以上職稱的研究隊伍,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優良。打造1-2支科技廳科研團隊,培養1-2名省內知名專家,引進相關知名專家對學科方向進行指導,加強與省內外學術團體的交流合作,積極申報省級人才團隊、市級人才團隊,力爭獲批1支省級創新人才團隊,力爭1-2人在國家、省級學會中擔任職務,增強話語權,提高影響力。加強和省內外知名高校的聯系,培養1-3名兼職碩士生導師,新增正高職人員1人,新增副高職人員1人,為學院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

    到2023年建設中期時,爭取引進1-2名和偏微分方程方向相關的博士。 到2025年爭取具有碩士學位授權點,培育出以德樹人為本的高水平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新增正高職人員1人,新增副高職人員1人;培養1-3名兼職碩士生導師,為學院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4.科學研究

    ■ 優化理論及智能算法方向

    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1項,市廳級項目1項,發表三大檢索論文5篇。

    ■ 張量計算及其應用

    在已有的彈性張量M-特征值定義的基礎上,對彈性張量M-特征值理論做進一步研究,以期能得到更多彈性力學中強橢圓條件成立的條件。力爭十四五期間,本方向爭取發表論文5-6篇,其中被SCI檢索2-3篇,申請省部級科研課題2項以上,科研經費25萬元以上。

    ■系統控制與應用

    爭取舉辦1次國內外數學領域有影響的國際會議,并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學院指導,提升科研的理論水平和學術影響,在本方向的研究接近或達到國際國內研究學術前沿;支持和鼓勵方向成員申報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力爭縱向經費,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支持成員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EI等收錄期刊的高水平論文,爭取年均3篇以上,核心期刊論文3-5篇,獲得軟件專利或著作權1-2項;爭取申報成功國家級項目1-2項,爭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2項,爭取培育省級科技獎獲得者1-2人。

    ■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

    充分發揮數學學院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學科方向的特點,圍繞橢圓方程理論和淺水波理論展開科學研究。到2023年建設中期,預期發表論文6-8篇,其中被SCI檢索3-4篇,到2025年,本學科預計發表論文8-10篇,其中被SCI檢索5-6篇。產生一批省內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成果。申報成功1-2項省部級科研和教改項目。

    5.人才培養

    ■ 優化理論及智能算法方向

    2021年成功申報校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1項,發表論文2篇;2022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成功申報校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1項,發表論文2篇;2023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成功申報校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1項,發表論文2篇;2024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發表論文2篇;2024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發表論文2篇。

    ■ 張量計算及其應用

    2021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2篇;2022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2篇,獲得校級以上獲獎1項;2023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2篇,獲得校級以上獲獎1項;2024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2篇,獲得校級以上獲獎1項;2025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2篇,獲得校級以上獲獎1項。

    ■系統控制與應用

    2021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3篇;2022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3篇,獲得校級以上獲獎1項;2023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3篇,獲得校級以上獲獎1項;2024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3篇,獲得校級以上獲獎1項;2025年力爭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發表論文3篇,獲得校級以上獲獎1項。

    ■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

    在2021力爭結題校級以上項目1項,力爭發表論文2篇;2022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力爭成功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力爭發表論文2篇;2023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力爭成功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力爭發表論文2篇;2024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力爭成功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力爭發表論文2篇;2025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力爭成功申報校級以上項目1項,力爭發表論文2篇;

    6.社會貢獻

    ■ 優化理論及智能算法方向

    本研究方向在注重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逐將理論研究與服務于地方經濟相結合,具體如下:(1)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視人才培養為生命線,合理配置資源,強調基礎作用,形成優勢學科和專業特色,創造人才培養的良好環境,促進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著力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業技術過硬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黔北教育事業增光添彩;(2)加強校企合作,爭取國內一兩家企業在我院設立實驗中心或人才培養基地,開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例如物流中心等,為地方經濟助力,加速產學研結合,為學院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 張量計算及其應用

    本學科方向的研究結果將進一步充實現有彈性張量的理論結果,對彈性張量在彈性力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也為我國的大數據戰略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積極弘揚地方優秀文化,力爭打造1-2門校級精品課;積極努力構建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創新平臺,主動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對接。

    ■系統控制與應用

    在一流學科建設小組下設立“社會貢獻”工作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校內外資源,服務遵義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相關產業,積極承擔政府、中小學和企業的橫向項目。按照方向細化社會貢獻目標任務,任務落實到個人,建立目標考核體系,逐步開展年度、中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保證各項指標的完成。與遵義市著名的中學如遵義四中、遵義十一中、遵義十二中、航天中學等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爭取承擔1-3項教學改革實踐項目,與遵義市統計局、遵義市大數據產業園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加強人員合作交流,為我院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創業創造條件。

    注重基礎應用研究,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體現學科建設的重要性。重點打造學科品牌,創建學科特色,穩步提高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培養1-3名技術開發人才,專注科技開發與應用,申報2-5項省、市級教研、教改項目,與遵義市統計局等單位擴大合作范圍,橫向項目資金爭取達到50萬以上。爭取與遵義市大數據產業園等合作開發相應軟件1-3套,提高我院教師、學生的實踐能力,擴大社會影響,產生較大的經濟價值。

    ■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

    學科團隊積極參與與偏微分方程學科相關的學術交流, 提升學科原始創新能力;發揮學科方向的資源優勢,向黔北地區各區縣學校提供教育教學咨詢,培養服務于黔北地方經濟建設的高素質人才;積極努力構建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創新平臺,主動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對接。

    6.學術交流與合作

    ■ 優化理論及智能算法方向

    切實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十四五期間力爭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3人次;邀請2-3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到校講學。

    ■ 張量計算及其應用

    積極參與數值代數相關方向的國際學術會議。十四五期間力爭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2次。

    ■系統控制與應用

    學科積極籌措,切實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每年派遣相關教師參與1-2次國內外學科重點學術會議、研討班等,邀請專家前來講學,對相關問題深入研討,形成一批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加強實施走出去和請進來并舉策略,提高學科人員的科研水平,構建良好1-2個的學術交流平臺,提高學科的區域影響力。

    ■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

    在”十四五”期間,團隊老師將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爭取在全國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與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十四五期間力爭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4次。

    (三)“十四五”學科建設舉措

    (1)采用進修、培訓、引進等多種形式培養學術骨干,激勵已經取得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提升學歷結構,并提升團隊的科研實力;

    (2)與具有數學碩士點的高校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積累研究生培養經驗,儲備研究生指導教師;

    (3)出臺并完善科研工作量制度,鼓勵教職工積極申請科研項目,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并制定相應獎勵政策;

    (4)根據重點學科建設的需要,每年擇優選派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去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短期學習交流,每年邀請相關專業有一定影響的專家來校進行短期指導和學術交流;

    (5)加強與地方經濟聯系,與物流企業和酒類企業聯合申請橫向項目。

    五、“十四五”學科規劃重點建設目標

    (1)學科團隊:新增正高職人員 4人,新增副高職人員 2 人;新增具博士、碩士學位人數 2 人;

    (2)科學研究: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 項,省部級項目 5 項,市廳級項目 5 項, 發表三大檢索論文 15篇,核心期刊論文 15 篇,申請軟件著作權 3 個;力爭新增省部級及以上科研與教學成果獎2項。

    (3)人才培養: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10人,成功申報教學改革項目 5項,發表教學改革論文 5 篇;

    (4)學科條件:新增碩士生導師 2 人,新增校級重點實驗室 1 個,學校投入儀器設備 30 萬;

    (5)學術交流:主、承辦國內外學科交流會議 1 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 15 人次;

    (6)服務經濟發展:力爭獲得橫向科研經費 20萬,獲得成果轉化項目 1 項。

    六、“十四五”學科建設舉措

    ■ 師資隊伍與資源建設措施

    (1)數學學科經過三年的建設,形成本學科研究方向的研究群體和學術梯隊,根據現有人員職稱和學歷狀況,還需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一支穩定的學科研究隊伍,每年擇優選派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去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短期學習交流,不斷提高學科團體的研究水平,使本學科成為在數學理論研究、數學應用研究、數學基礎教育研究方面在貴州省內和西南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學科;

    (2)經過三年的建設,不斷加強學科隊伍建設,加強數學專業領域內的科學研究,加強學術交流,加強學生實訓基地和數學建模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的建設,改善學術研究環境和條件。在穩步擴大本科生招生規模的基礎上,通過與具有數學碩士點的高校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積累研究生培養經驗,儲備研究生指導教師,為以后成功申請碩士點作充分的準備。

    ■ 科學研究建設措施

    制定科學高效的績效獎勵辦法,充分發揮數學學院偏微分方理論及其應用學科方向的特色,整合數學學院的優勢資源,圍繞橢圓方程理論和淺水波理論展開科學研究,產出一批省內外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成果。

    ■ 人才培養建設措施

    在人才培養上,大力倡導創新教育及其實踐能力的培養,改革和完善人才培養的機制,不斷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與專業素養;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具體措施如下:

    (1)學科成員定期將討論如何把科研成果應用到教學過程,并以教改論文的形式總結鞏固教學經驗;組織學科成員積極申報教學改革課題,探索新型培養模式;

    (2)培訓和組織學生參加高水平的國家級賽事如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擴大在貴州省及全國的知名度;

    (3)通過學科建設,促進專業建設,在本科生中大力開展大學生研究型學習和創新實驗活動,不斷提高本科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4)在學科建設期間,爭取與國內具有數學碩士點的高校聯合招收培養研究生;

    (5)組建優質高效教學團隊,以教學團隊為單位,以科研立項的方式開展專業建設各項工作;

    (6)不斷完善教學工作聘任制度,建立教學工作完成匯報和教學交流制度。在職在崗對口培養中青年教師,使他們成為學科的學術和教學骨干。

    ■ 社會貢獻建設措施

    (1)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業技術過硬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黔北教育事業輸送合格的中小學數學教師;

    (2)加強校企合作,爭取國內一兩家企業在我院設立實驗中心或人才培養基地,開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例如物流中心等,為地方經濟助力,加速產學研結合。

    地址: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紅花崗區新蒲鎮)平安大道中段   郵編:563006   電話:28924097   E-mail:zyncsxx@126.com

    Copyright?2009-2010 遵義師范學院數學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超碰caoporen国产最新地址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无码网站天天爽免费看视频 国产在线99爱视频 激情图 女人与公拘交的视频网站
    <label id="qaea2"><u id="qaea2"></u></label>
  • <blockquote id="qaea2"></blockquote>
  • <blockquote id="qaea2"><tt id="qaea2"></tt></blockquote>